6766澳门官网娱乐联合直营平台(BinZhou Polytechnic),簡稱“濱州職院”或“濱職”(BZPT),坐落于黃河三角洲腹地的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示範區——山東濱州,瀕臨浩瀚渤海,傍擁浩蕩黃河,承載中華文明基因的黃河文化和齊文化在這裡發祥交融,孕育了著名軍事思想家孫子、政治家範仲淹等名人先賢。
6766澳门官网娱乐联合直营平台于2001年7月合并原濱州農業學校、衛生學校、經濟學校、工業學校、市農科所組建成立,已走過66年辦學曆程,曆經“被确定為山東省骨幹示範性職業院校,實現從中職教育向高職教育的轉變,從分散辦學向集中辦學轉變”“通過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實現從規模擴張向内涵建設的重大轉變”“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骨幹校驗收,跻身全國高職院校第一方陣”“入圍全國200所優質高職院校行列,實現從科學追趕到創新引領的曆史跨越”等重要發展階段。從建國初期的筚路藍縷,到新世紀初的克難奮進;從高職教育的戰略轉型,到走在前列的續寫輝煌,一代代濱職人勵志耕耘、薪火相繼,砥砺出“崇德尚能”的校風,積澱出“知行垂範”的教風,培育出“博知敏行”的學風,凝煉出“責任”校訓。
6766澳门官网娱乐联合直营平台現占地面積3639.96畝,建築面積84.6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49.0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23986.07萬元;設15個二級學院、48個招生專業;在校生23516人,在職教職工1425人,其中專任教師113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880人,占比77.26%;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352人,占比30.9%,其中正高48人、副高304人;雙師型教師733人,占比64.35%;兼職教師385人,占比33.8%。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團隊2個,“萬人計劃”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省教學名師7人、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14個。學院是首批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首批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院校,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等50餘項國家級、省級稱号,多次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50強”“教學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2017年9月,以全省第4名的成績跻身第一批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學校行列。2019年6月,入圍全國200所優質高等職業院校;12月,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的新征程。
聚焦産業深化融合,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堅持“服務、融入、引領”的辦學理念和“開門開放、多元多樣”的辦學模式,成立理事會及各級校企合作組織,與省知識産權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識産權學院,與濱州各縣區全面開展戰略合作;牽頭成立中國職教學會職業院校培訓工作委員會、中國護理職業教育聯盟、全國高校第三年齡大學聯盟職業院校工作委員會,是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職教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校企共建高端鋁産業學院、中德合心國際交流學院、移動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濱州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黃河三角洲智能制造産教融合實訓基地等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科研機構和合作項目;被确立為“全國定向培養士官定點院校”,涵蓋海軍、空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等3個軍兵種的4個專業。
對接産業布局專業,厚植内涵發展新優勢。精準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5+5”十強産業發展需求,打造形成了智慧康養、醫學技術、裝備制造、生物化工、電子信息、現代金融、商貿流通、土木建築、海洋運輸、教育等十大專業群。有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9個、國家骨幹專業14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群4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5個;建成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2門、省級精品課程6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2門;入選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16種。順利通過2015—2018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認定22個,位列全國第七、全省第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名列全國第四、全省第一;獲批2019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資助項目8個、省委托項目1個,重點項目數量占全省高職院校1/8,名列全省第一;是全國第一家連續兩年承辦全國職業院校護理大賽、全國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職業院校。
圍繞産業培養人才,鍛造技術技能生力軍。近年來,高職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正式就業率90%以上;學生獲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190餘項。依托山東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等18個培訓資質,每年培訓6萬餘人次,創收2500餘萬元,被評為“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貫徹落實山東省教育精準扶貧“323”工程,立足于“一個鄉鎮”“一個村莊”“一批學生”“兩個學校”“多個區域”,培訓新型農民和下崗工人4萬餘人次。
服務産業協同創新,注入轉型升級新動能。牽頭成立全國性職教集團(聯盟)3個、區域性職教集團(聯盟)4個,建設産業學院5個。成立濱州應用科技研究院,與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平台”,校企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0個、博士研究中心8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7個。獲批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棉花綜合試驗站、省技能技藝傳承創新平台。主持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各1項,省社科規劃課題7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藍黃”兩區重大理論課題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社科成果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87項;成功選育棉花新品種“濱職棉”1号,國審大豆“濱職豆”1号通過國家農作物新品種審定。1個項目獲批省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項目,5個項目獲批山東高等學校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項目。每年為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服務近百項,累計實施成果轉化200餘項,創經濟社會效益近10億元。
“唱念做打”培根鑄魂,實現立德樹人有作為。堅持“唱念做打”工作理念,落實領導幹部講黨課制度,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百場講堂”;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聘請著名專家學者、先進模範人物擔任思政課特聘教授;開展“師生面對面”活動,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經常性深入一線,參加學生主題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指導學生成長成才。開辦“魯彬之”文化沙龍和學術講堂,并上升為濱州文化大講堂,成為廣大市民廣泛參與的社會公益活動;與市政協在校内共建全國第一家地市級政協文史館;校企共建校内企業文化館,設立民俗藝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工作室;開展“四季一節一賽”為主要内容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一軸二山三區四湖五場六館九園”的校園空間布局和景觀格局。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優秀成果二等獎,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等稱号。
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構築對外辦學大格局。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培育國際工匠”的國際化辦學願景,累計與德國、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或地區的30餘所高校、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現有護理、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等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設有濱州“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國際人才專項基金濱州工作站、歐美亞教育聯盟UWEE濱州校區等平台;建有濱台産學研交流中心和濱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
叫響“魯彬之”品牌,探索特色發展新模式。成立以“魯彬之”為集體筆名的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室。受托組織制定全國本科職業教育标準,主持或參與教育部、教育廳12個職教文件起草;受教育部委托,承擔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Logo和宣傳海報設計并被永久采用,承擔全國人大職業教育法實施檢查各省(市)省職業教育述評工作,策劃“大國名匠”系列宣傳報道,是全國首家圖解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高校、在《中國教育報》開設專欄的高職院校,是全國唯一一家自2015年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設立以來連續承擔網絡宣傳的高校。
在創建“雙高”和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新長征路上,學院将緊扣“特色、融合、創新、提升”發展主題,笃定“升本、創特、建高、強基”目标任務,全力打造全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率先建成新時代人民滿意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
(以上數據截至2022年1月)